從逃避到改變:找到內在動機的關鍵

Finding the Key to Inner Motivation

經濟學家丹尼爾.康納曼(Daniel Kahneman)說:「懶散,深植在我們的天性之中。」學習或是做事情,遇到困難人們會逃避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反應。 當你意識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沒有動力去完成事情、感到焦慮、自責等情緒時,或許就是因為你找不到目標或是欠缺一個動機。所以你必須好好審視自己的目標,並且找到內在的深層動機。

clear goal or strong motivation

首先我們必須拿出紙筆,寫下下列問題詢問自己:

  1. 我為什麼想要改變逃避困難的習慣?
  2. 我真的想要改變嗎?
  3. 如果我不改變我會怎麼樣? 請真誠的回答自己。如果你發現你改變的動機很強烈,非改變不可,並且確定真誠的回答了自己,還沒有做好準備,還不想面對這個問題。 那你可以先將這些答案保存在手機的記事本內,等覺得想要面對的時候再拿出來看。

 

第二點:分析原因

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想要更加了解內心想法的地方。

像是人們時常對於沒有嘗試過、不了解的事情,第一個反應總是會先卻步,導致「自我懷疑」,並且懷疑是否能達成,甚至會因為使用社群平台而產生「比較心態」,可能是一篇貼文、一則限時動態、一張圖片…。

 種種原因導致遲遲無法跨出第一步,這些都很正常,因此才會說跨出舒適圈很難。可以靜下心來問問自己是否真的想要達成這個目標?接受內心所有給出的答案,不要評判自己,打斷自己。

 一開始或許很難接受這些真實的想法,可以試試看更近一步問自己「做與不做的最糟狀況」,哪一個結果你比較不能承受?這個答案會很直觀地呈現理性的一面。

 

第三點:要做的事情太多,「時間管理」又更顯重要

(A) 安排先後順序,是將所有事情依據「緊急程度」和「重要性」分類,接著再排定什麼時候要做哪些事。 優先處理那些「有時效性值」、「影響最大」的事物,其次是那些可能不太緊急,但卻極為重要的事情。透過這樣的安排,我們能夠更有效地運用時間,並且不用花太多時間琢磨下一步要做什麼事情。

 (B) 減法思考:避免無用思考,善用簡化法。最好的方式是把腦中的想法,條列式的寫下來,並且檢視哪些重要以及刊除掉不重要的事物,讓大腦有清晰的思路能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。

當對自己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有所遲疑時,不妨拿出先前提出的問題再問自己一次,可以更加的確定自己所訂定的目標以及安排的事項。

 (C) 先行動、後思考:針對刀口上的事去立即執行,以「效率」為考量。就如英國哲學家懷海德(Whitehead)曾所說的「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。」萬事起頭難,請勇敢的跨出那一步,別再猶豫不決,我們不應該在還未達成目標之前就有所設限。適時的去回顧每天的完成狀況,進而了解自己的時間掌控與完成能力,做出更好的每日清單。

 

真正的「改變」就從現在做起,當你逐漸克服逃避困難的習慣,你會發現內在的力量和成就感,這將成為你持續進步的動力。讓我們從現在開始,勇敢面對挑戰,踏出改變的第一步,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。